天國之路
聖經:馬可10:1~16
聖詩:170、317、509 啟應:22(新)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平安。這個主日我們所領受的經文,是延續上個主日的進度。上個主日,在我們一同領受的經文中,記載了耶穌第二次向門徒啟示自己即將受難之後,發生在耶穌和門徒之間的事。當時耶穌帶著門徒要前往迦百農。旅途中,門徒彼此之間為了誰應該握有領導權的問題,鬧得很不愉快,也使得這個小團體中籠罩著低氣壓,甚至也在同行的小孩子的面前,做了最不好的示範。到了迦百農之後,他們進了屋子(應該是西門和安得烈的家),耶穌便將12個使徒都叫到跟前,告訴這一群人,他們之所以被揀選,是為了服事那如同孩子一般無力回報的人。被揀選是為了做佣人,去服事人;而不是為了作主人,去指使別人、役使別人。因為,上帝所看重的,是那如同小孩一般無能為力的人。祂並且要求門徒,要以火和鹽潔淨自己的心,唯有保持內心的清潔,無私無我,才能繼續跟隨耶穌行走天路,也才有可能保持彼此間的和睦,在地上建立屬天的國度。
 
    他們離開迦百農之後,來到了約但河外,猶太人的境界之中,那些時常圍繞在耶穌身邊的群眾以及猶太宗教領袖,又都聚集到耶穌的身邊,耶穌也一如往常的教訓他們。我曾經強調過,在耶穌連續預言三次自己將要受難的這段期間,祂帶著門徒緩慢的朝著耶路撒冷接近。我們都知道,這是耶穌最後一次進耶路撒冷。在這段最後的旅程中耶穌首要的工作目標,乃是要完成祂培訓這群門徒的訓練課程。藉著這個課程,耶穌要向他們啟示自己的真實身份和使命,也要他們瞭解祂將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履這個使命。之前牧師也曾提過,跟隨在身邊的群眾,總是難免對耶穌所要做的主要事工造成干擾,照理說,在這個時候,耶穌應該要盡量爭取和門徒獨處的時間才是,為什麼耶穌反而帶著這群門徒,進入猶太人的境界,到那些原本跟隨著他們,對他們造成干擾的群眾和猶太宗教領袖之中呢?
 
    對當時的猶太社會來說,耶穌的真實身份一旦曝光,很容易引發敏感的政治問題和宗教狂熱。最後會導致耶穌所做的事工被扭曲,使福音的焦點反而因為政治和宗教狂熱的因素而模糊掉了。為此,關於耶穌的真實身份,以及祂即將受難並且復活的事情,祂自始至終,都只對身邊最親近的12個使徒說。但,另一方面,耶穌呼召這一群使徒,乃是要讓他們成為見證人,日後,在祂復活升天之後,這一群使徒要在現實的生活的挑戰下,建立屬天的國度。因此,他們絕對不能只有和耶穌獨處,他們更需要和群眾以及猶太宗教領袖有實際的接觸,因為,那些人正是他們在日後的服事中所要去面對的。
 
    耶穌帶領他們再次進到猶太人之中,也再次遭遇到法利賽人的挑戰與試探,這一次,他們問的問題是生活中非常實際的問題。耶穌藉著法利賽人的試探,使其成為一個案例,做為門徒訓練課程的教材,教導門徒關於「天國」的倫理觀。法利賽人問耶穌的問題是關於休妻的問題。這個問題由法利賽人來問,實在是很好笑。因為他們不可能不知道律法的規定。也許他們曾經聽過耶穌在「山上寶訓」(馬太5章)當中所提到的倫理觀,他們知道耶穌回答的答案必定和他們所尊崇的律法抵觸,他們想要藉此凸顯耶穌的教導和上帝神聖的律法相悖,因此,他們就故意用這樣的問題來問耶穌。
 
    面對這樣的問題,耶穌並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看法,相反的,他詢問法利賽人關於律法的相關規定。他們回答:摩西的律法規定男人只要給妻子休書就可以休妻。耶穌藉此要告訴他們,摩西的律法並不完全,耶穌所提出的看法,是超越律法的標準,是以上帝原初創造時所定的旨意為標準,祂強調:上帝創造男人和女人所存的旨意,是要他們合為一體,彼此相助,使世界成為美好。(上帝創造之初,祂看一切都美好,唯有那人獨居不好,因此上帝創造女人來作為那人的幫助。)所有破壞上帝旨意的作為,都是在違背上帝的旨意,破壞上帝美好的創造。
 
    為什麼摩西的律法允許人休妻呢?耶穌指出:「那是因為人們的心剛硬,為了順從自己的慾望,執意破壞上帝創造的美好。」心剛硬的人以及被自己的慾望所轄制的人,他們總是會扭曲上帝的旨意,或是律法的條文,以迎合自己的慾求。不律法條文怎麼寫,人們總是會用諸多的解釋,來合理化自己的罪行。馬可福音是聖經學者公認最早寫成的福音書。絕大多數的聖經學者也都認同,其他的共觀福音,在寫作之時,必定參考了馬可福音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在後來成書的馬太福音,對這同一個事件的記載中(馬太19:9),已經多了休妻的附帶條件。事實上,耶穌在談到這個教訓時,原本並沒有所謂的附帶條件,當人們開始為耶穌所定的標準增加新的附帶條件的時候,他們就是曲解了耶穌的用意,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是剛硬的。
 
    在耶穌和門徒獨處時,門徒對耶穌的教導也感到好奇(或許也感到吃驚),於是趨前問耶穌,希望耶穌講得明白些。耶穌斬釘截鐵的兩句話,消除了一切模稜兩可的空間。祂說:「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姦淫,辜負他的妻子;妻子若離棄丈夫另嫁,也是犯姦淫了。」(馬可10:11~12)這句話沒有任何附帶條件。耶穌的宣告,不是要在摩西的律法之上,再定一條新的律法,是為了要讓人們明白,上帝將兩個人匹配在一起是什麼樣的用意,要藉此要表明,當人們執迷不悟的將上帝所匹配在一起的兩個人分開,是做了什麼樣的事情。想想先知何西阿的例子,再想想歷代以來以色列人對上帝所做的事,若是為淫亂的緣故便可休妻,何西阿便可離棄他的妻子,上帝也可以離棄祂的新婦–「以色列」。
 
    當我們讀今天的經文時,相信大家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經課表要將這兩段不同主題的經文擺在一起呢?」其實,這兩段經文不是不同主題,而是同一個主題,擺在一起,乃是為了幫助我能夠更清楚的掌握這個主題的焦點。接下來所記載的這個事件舊就是要告訴我們:進上帝的國並不是一件遵守律法或累積聲望地位就能達到的事。法利賽人就是以為只要遵守律法,累積聲望,就能夠進天國,耶穌就是要打破這個錯誤的觀念。一個人能夠被接納進入天國,絕對不是因為祂有什麼名望,或是具有什麼樣的功德,更不是因為祂嚴謹的遵守每一個律法條文的規範。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馬可10:15)在猶太人的觀念裡,「像小孩子」和純潔、天真等等的特質,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其實,仔細觀察就知道,小孩子內心特質,和大人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沒有成人那麼懂得掩飾。近來研究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專家發現,小孩從還不會說話,就會藉著耍詐,來騙取大人的關心以及他想要的東西。
 
    耶穌在此說的「像小孩子」,是指小孩子的一無所有,是指小孩子在生存上完全的依賴性,他就是最小的和最末後的角色。他不需要,也無法做些什麼來換取別人對他的供給。所謂的像小孩子,就是情願讓自己一無所有的重新開始。若我們接下去看那年輕財主的案例,我們會發現這個真理更清楚的被凸顯出來。耶穌對那個急切的想要獲得永生之道的年輕財主說:「你還缺少一件……」(馬可10:21)請問,他缺少的是什麼呢?那就是他擁有太多了。他的不足,就是因為他的生活太過富裕、太過充足、他的心也因此被綑綁,他無法「像小孩子」一般全然的依靠仰賴。因此,跟從耶穌意味著全然的放棄。
 
    此外,耶穌藉著這個教訓也是要向我們啟示上帝在我們的家庭中所存的美好旨意。特別在家中那弱勢和依賴的一方,更是耶穌所看重的。在家庭之中,每一位成員的能力各不相同,角色也各不相同。以人的本性來經營家庭,有能力的一方,往往會成為宰制的一方以及壓迫的一方。不論在猶太人的文化中,或是在華人的文化中,婦女和孩童往往成為家庭中的弱勢者、被宰制者、被壓迫者。耶穌說大的要服事小的,不僅是指著使徒門說的,同時也是指著家庭說的。當人們明白上帝創造的旨意,瞭解家庭的組成乃是為了使受造界更美好。家庭是世界的縮影,當每一個家庭中的成員都願意以捨己來彼此服事,世界就會變得不一樣。上帝給人能力,不是為了轄制,不是為了讓人逞能、逞慾,而是為了彼此照顧,為了彼此服事,為了讓人參與祂的創造。在家庭是如此,在教會是如此,在社會也是如此。當人們都能夠這樣行,上帝的國就臨到了!